《父亲,福斯汽车与中国》李德辉
“文波,你还能讲你的母语吗?”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七日,位于德国狼堡的福斯汽车公司,新闻部一位同事在电话里紧张地询问我父亲。工厂门口来了几个中国人,没人知道他们想做什么。其中一人自称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全厂唯一会讲中文的工程师李文波被推了出来。李文波,一九三六年出生于南京,十二岁随着战乱逃至台湾,靠着一对教师夫妇和脚踏车店老板的收留度过年少时期,更在那段日子启蒙了对机械的高度兴趣。后来他到德国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落地生根,成为福斯汽车基础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一个看似平凡的下午,车厂来自远方的访客,却意外使他的人生岔向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终促成了这间保守的德国企业前进当时连柏油路都少有的中国。当年的福斯高层认为中国穷到无利可图,中共官员对中国的现代化缺乏想像,唯一始终抱持信心的人,只有李文波。他让福斯在美、日、法等多国车厂的角力中脱颖而出。李文波的角色之所以关键,在于他不只懂汽车工程,熟习福斯公司的文化,更懂中国,有他串接中国官员的言外之意与德国工业的实事求是,才使得一切变得可能。作者李德辉写下父亲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作为德国驻北京长达九年的资深记者,他也写出他对近年中国变化的观察,以批判的角度道出中国几波人权议题出现之际,福斯公司和德国政府面临的考验和压力,以及对西方当前困局的反思。这本与大时代紧密连结的家族回忆录,故事饱满,耐人寻味。出版后立即在德国引起轰动,高踞畅销排行榜数月,被德国重要媒体《商报》选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这是我父亲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同时,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和德国的故事,关于两国经济合作的开端和许多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间汽车公司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德文称为Volkswagen,中文称为福斯汽车。
作者介绍:李德辉Felix Lee,一九七五年生于德国狼堡,大学时修读社会科学、经济及政治,取得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后又毕业于柏林新闻学院,二○○三年起担任德国《日报》的经济及政治编辑,二○一○年至二○一九年担任北京特派记者,长达九年。另与《德国商报》驻东亚地区记者芬•梅耶-库克克(Finn Mayer-Kuckuk)合著有《中国:德国摆脱困境的方法》(China: Auswege aus einem Dilemma)。他目前任职于《南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