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珍妮特·温特森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是一部探讨科技与人性交织的散文集,作者珍妮特·温特森以她一贯的诗意语言和深刻洞察,审视人工智能(AI)对人类生活的冲击。书名“十二字节”象征着数字时代的基本单位,也暗示了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的过去与未来。全书分为三部分,从历史、技术到哲学,层层递进地探讨AI的伦理与情感维度。
第一部分回溯科技发展的脉络,温特森从工业革命讲到信息时代,特别聚焦女性在科技史中的缺席。她提到早期编程员如Ada Lovelace,却被历史忽视,借此批判性别偏见如何延续到现代AI设计中。第二部分进入当代,作者分析了AI在医疗、教育和艺术中的应用,比如AI如何诊断疾病或生成音乐。她以个人经历为引,回忆自己如何与智能助手互动,感受到便利与疏离并存。她提出疑问:当机器学会“思考”,人类的情感还有何独特之处?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是AI生成的艺术作品,温特森质疑其是否真正拥有灵魂。第三部分转向哲学思考,她探讨AI是否可能拥有意识,以及人类是否会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失去自我。温特森引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将AI比作现代的“怪物”,既是创造者的骄傲,也是潜在的威胁。结尾处,她呼吁读者在拥抱科技的同时,保持对人性的警惕。
全书语言优美,充满文学性,既有对未来的畅想,也有对偏见的反思,适合对科技与人文交叉话题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介绍: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是英国著名作家,生于曼彻斯特,成长于一个宗教家庭。她幼年被收养,养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这种压抑的童年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创作。温特森16岁离家,靠打工自食其力,后考入牛津大学,主修英语文学。她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985)以半自传形式讲述成长故事,一举成名,获惠特布雷德奖。
温特森的写作风格融合诗意与哲思,擅长用隐喻探讨性别、身份和人性。《十二字节》是她近年关注科技主题的代表作,展现了她对现代社会的敏锐观察。她曾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与伴侣共同生活,作品中常融入性别议题。温特森还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创意写作教授,热衷教学与公共演讲。她喜欢园艺和烹饪,认为这些活动能平衡写作的孤独。现居英国乡村的她,依然保持高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视为当代英国文学的重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