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刻度》李志刚
性善还是性恶?死刑应该被废止吗?借刀杀人,刀当何罪?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带领读者通过经济分析的视角,突破法律思维的盲点,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经济)逻辑,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法律与社会。
作者简介:李志刚 法学博士,曾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金融机构法务、公司律师,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裁判方法、法经济学。在《法学家》《人民日报》(学术版)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民商审判前沿:争议、法理与实务——“民商法沙龙”微信群讨论实录》丛书。
熊秉元 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华人经济学界,熊秉元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已出版《正义的成本》(繁体中文版获“金鼎奖”)、《解释的工具》、《优雅的理性》、《生活的经济解释》等著作十余部。曾在《南方周末》等多家刊物上撰写专栏。《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一文曾被选入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