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怪故事解》杜正胜

“物或物怪是‘非常’(unnormal, unusual)的存在,反映人对未知或不熟悉世界的理解与想像。”–杜正胜。“物怪”是什么?物怪这一神秘现象以多种面貌现身,无论是被视为自然力量的化身、怨灵的显现,还是不可思议的变异之物,它们的故事跨越时空,代代流传。在不同社会、文化的诠释下,物怪既是恐惧的象征,也是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心灵投射。物怪的故事,从古至今,未曾断过,这些神秘的存在深深嵌入在人们对所处社会、自然环境与宇宙秩序的想像之中。
由中研院院士、历史学家—杜正胜所撰写的《物怪故事解:中国亘古流衍的心态》,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献与民间传说中的神秘“物怪”现象,从会说话的石头、变成人的狐狸等古老物怪故事,带领读者走进中国物怪的世界,由古典时期的“物”概念、物怪的原型与象征,到历代对物怪变形与神秘力量的解读。书中涵盖“日常生活中的物怪”以及古代君子对物怪的认识与克制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人鬼、狐魅等变形物怪的形象演变。透过对这些物怪故事的剖析,作者揭示物怪传说或狐怪故事背后隐含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对于自然、未知与神秘事物的态度与理解,及潜藏在社会、文化深层中隐隐流动的心态。
《物怪故事解》不仅是一部关于物怪的文化史、心态史的探索,更是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了解中国人心灵世界的窗户。透过书中所引用的丰富古籍与实例,在作者的带领和解说下,读者能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社会,及存在中国人幽微深处的心态。

作者简介:杜正胜(1944-)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1984-2004),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2004-2012),通信研究员(2012.8-)。早年(1970/80年代)专研中国古代史,著有《周代城邦》(1979)、《编户齐民》(1990)、《古代社会与国家》(1992)等,以建构中国大历史解释。中年(1990年代)提倡新史学,阐述新社会史,领导探索医疗文化史,提出同心圆理论以为历史研究与教育之立足点,代表作如《新史学之路》(2004)、《从眉寿到长生》(2005)。千禧年之初(2000-2008)从政,别有《艺术殿堂内外》(2004)之作。晚年(2010年代以后)对历史有新领悟,欲从历史表层深入内里,除多篇史学思想与方法之论文外,也有比较通俗之作《中国是怎么形成的》(2023)。现在正结集论著,以编辑成《再访古代中国——从表层到内里》(全五册,出版中)。九○年代之后,旁及台湾研究,出版《景印解说番社采风图》(1998)、《台湾心台湾魂》(1998)、《古典与现实之间》(1995),学术之外亦曾评论政治、社会与文化,而有《走过关键十年1990-2000》(2000)。另外还有译作,如美国东方学家Berthold Laufer, Sino-Iranica,《中国与伊朗—古代伊朗与中国之文化交流》(1975)、日本中国古文字学家白川静《诗经的世界》(1974)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物怪故事解》杜正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