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每一个人》安德鲁·惠特毕
“人口普查”的确不是一个令人感到兴奋的主题,但其隐含的治理力量却让掌权者趋之若鹜。民主体制的执政党与在野党借由人口普查资料布局选举选票策略,而极权统治下的人口普查则企图让国家无所不知,达到特殊目的。另一方面,在大数据与数位监视时代下,我们更面临超越国家政治力的统计力量。
本书作者惠特毕是牛津大学计量经济学博士,于世界银行发展数据组担任资料科学顾问,致力于研究全球经济创新、成长与发展。惠特毕认为,尽管当前人们为大数据分析与这种新的统计视野感到兴奋,但通过公部门的人口普查了解社会,仍是最关键与核心的方式。他希望《清点每一个人》能帮助读者透过解读特别的量化观点,理解人口普查如何从满足执政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终发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真正的国界不是地图上的锯齿线,而是人口普查的制表。人口普查一直是一种政治性的行为,决定着谁属于这个社会,谁不属于。古代大部分人口普查只计算男性,美国的人口普查曾经将所有原住民排除在外。至今,人口的计量依然存在很高的政治意涵。
在任何一个时代,进行人口普查都是件大工程,每项被记录下来的事项都有其意义,你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家庭成员、种族、职业、社会地位,乃至于你的健康、生活习惯、前科……等等。当进行所谓的人口普查,意味国家正准备定义你,你会被划分在哪一个向度,甚至是,你,在这个国家算不算数?人口普查可以是民主的奇迹、排除族群的手段,更可以是暴政和大屠杀的工具,而人口的计算一直深刻着影响着我们所建立的社会。
3000年的人口普查大历史。本书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文化、古罗马帝国谈起,也介绍中国上古时期,大禹为了掌控治水所需要庞大土木工程,进行某种人数清点,也发现普查早就存在于儒家思想之中。本书也谈及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欧地区的重商主义如何看重人口统计,该主义认为,人口是市场成长的动力,也是建构强盛军力的必备资源,可以保护贸易。人口普查甚至为美国带来技术创新,科技巨头IBM的前身就是靠打造普查记录的机器起家,本书也讨论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与新疆议题。
在《清点每一个人》这本书的描述里,人口普查绝对不是枯燥且绝对理性的统计活动,它最终和人有关,是量化社会史的一种形式。
作者简介:安德鲁·惠特毕(Andrew Whitby)牛津大学计量经济学博士,于世界银行发展数据组担任资料科学顾问,从事视觉化、沟通与战略工作,致力于研究全球经济创新、成长与发展。在此之前,惠特毕以研究员与经济学家的身份任职于英国创新智库NESTA,处理社会政策和经济监管方面的各种问题。
早在十年前,惠特毕开始他在牛津大学的学术生涯时,就想过写一本以人口普查为主题的书。虽然事隔多年后,他才实践这个想法,但在NESTA与世界银行工作时,惠特毕一直与人口普查与统计相关主题有着若即若离的缘分,也在一次又一次协助调查时,让写这本书的想法更趋成熟。
惠特毕认为,尽管当前人们为大数据分析与这种新的统计视野感到兴奋,但通过公部门的人口普查来了解社会,仍是最关键与核心的方式。他希望《清点每一个人》能使读者透过解读特别的量化观点,理解人口普查如何从满足统治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终发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