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女矿工》戴伯芬

本书是社会学者戴伯芬教授对自己阿嬷的近身素描,同时也是对战后劳动女性生命的纪录。

阿嬷张曾桂十六岁就进矿坑工作,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每天推著沉重的台车,赤脚工作,穿梭于漆黑的坑道之中。夏天坑内温度达四十度,衣服总是被汗水以及坑内积水浸溼,月经来时也无法更换衣裤,用破布垫著继续工作,经血外露的难堪成为矿坑女性工作日常。女性进坑之外,也做坑外杂工,男人做的她们做,男人不做的她们也做,但是薪水总是远远低于男性,工时又经常高于男性。除了矿场劳动之外,她们也负担起家庭中打扫、煮饭、洗衣、带小孩、照护公婆等再生产工作。不被看见的女性矿工,是哺育整座矿场的母亲。

一九五八年,妈祖坑瓦斯爆炸,张曾桂的丈夫张禄当场死亡,留下婆婆、三名幼子以及一名遗腹子,张曾桂一肩担起养家活口的重任,没日没夜地工作。矿村小头柱仔伯同情她的处境,对她照顾有加,两人相互扶持,未有正式名分。无法白首偕老是矿场女性的宿命,六十馀岁的柱仔伯死于尘肺病,张曾桂又多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转至工地持续为家人拚搏。

一九八四年,台湾矿业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六月二十日海山矿灾,七十四人死亡;七月十日煤山矿灾,一○三人罹难;十二月五日,海山一坑矿灾,九十三人非命。一九八九年开始,台湾矿场陆续关闭,矿业终于走入历史。当台湾社会逐渐从矿灾的集体创伤中复原,矿灾家庭的子弟却仍在创痛、贫病中挣扎。

本书不仅挖掘台湾最后一代女矿工的故事,呈现战后台湾矿场女性的劳动与精神样貌,也描绘从日治时期山本炭鑛至战后海山煤矿,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台湾矿业变迁史。

作者简介:戴伯芬 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学术这条路:大学崩坏危机下,教师的危机与转职之路》(大家出版,二○二一)、《社会极化:比较新加坡、香港与台北》(Social Polarization: Comparing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Taipei, Germany: Lambert, 2017);合著有《高教崩坏:市场化、官僚化与少子女化的危机》(群学,二○一五);编有《性别作为动词:巷仔口社会学第二辑》(大家出版,二○一七)。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末代女矿工》戴伯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