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史》全六卷

《日本通史》积极引用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凝聚了新中国三代日本史学人的努力,叙述从远古时期至20世纪末的日本历史发展轨迹,揭示日本的特征和民族特性,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多卷本的日本通史,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学者日本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

与以往的日本史研究不同,《日本通史》采用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的日本历史时期划分方式 ,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原日本民衆真实而充满细节的生活状态,揭示日本的特征和民族特性,在内容上较大幅增加社会生活的历史,行文也以叙述为主 ,生动流畅,更为全面地呈现日本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

第一卷(远古卷)主要依据日本列岛考古资料以及日本古文献,尤其是中国古代文献有关日本的记述,叙述日本远古人类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过程,对6世纪前日本文明的演进以及与中国王朝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描述。日本远古历史的研究因为资料阙如,学界成果较少,本卷的出版尤显其意义重大。

第二卷(古代卷)以主要出自《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文献的翔实史料为基础,探究日本古代历史演变,再现古代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约6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都市生活真实面貌,客观剖析600年历史风云。

第三卷(中世卷)叙述了10—15世纪日本的历史。该时期是日本的幕府时代,作者对幕府制、庄园制以及文学、艺术、医学、神道、佛教等做了细致的描述,详细叙述该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宋元王朝的交往。

第四卷(近世卷)梳理呈现了16—19世纪日本的文化秩序、社会生活、体制改革等。详细阐述了江户时期幕藩制的结构特点、运作程序、政治作用等;论述了处于近代前夜日本的锁国论与锁国政策,知识状况与学问演进;发掘了日本对外侵略思想的萌芽。

第五卷(近代卷)主要记述了日本19世纪后期从幕府开港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阐明了日本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进行改革维新的过程,也详细说明了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给世界和本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历史。本卷还包括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发展,分析了该历史时期日本发展的特征、经验教训等。

第六卷(战后卷)基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存在差异的立场,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背景下,全面记述战后日本历史,包括日本战后被接管,政治上一步步挣脱束缚,经济上进行重建,并成为经济强国的过程。除传统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领域外,还述及社会生活、民衆思潮、时尚流行、学术观点、文学艺术等方面,可从中看出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王新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作有《现代日本政治》《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日本简史》《战后日本史》,主编六卷本《日本通史》等。

崔金柱,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史、抗日战争史。

高燎,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乡村史、社会经济史、中日关系史。

章林,历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中国日报网专栏作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史。

王海燕,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院教授、系副主任,浙江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长。日本国学院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日本史、古代中日关系史。

王金林,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任职于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长期从事日本历史和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简明日本古代史》《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等多部。

陈小法,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思想文化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明清东亚关系史、日本中世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唐利国,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新潟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出版有《武士道与日本的近代化转型》《兵学与儒学之间》等著作,发表《近世日本兵学与幕末的近代化转型》等学术论文多篇。

宋成有,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1970年留校工作,1994年聘任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北大韩国学和日本学副主任及学术顾问、中国日本史学和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及学术顾问。出版《战后日本外交史》《新编日本近代史》《日本十首相传》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日本通史》全六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