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或中华:文化间距论》朱利安
获奖等身、名扬国际的哲学家暨汉学家朱利安,不同于一般西方汉学家,师出于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沙特与罗兰巴特的学校),主修希腊哲学与文献。毕业后,1974年取得法国大学教师资格,随后1975-1977年去了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思想。他隻身远赴四人帮时期的北京,当时的氛围没人敢与他交谈,他只能默默阅读大量报纸;在此静默观察期间,他有了极深刻的感受。
三年的沉潜期:朱利安于1978-1981年赴香港,设立法国汉学研究中心香港分部,在香港新亚研究所随牟宗三、徐复观等新儒家学习,这时期自称终于遇到真正的「中国文人」。回顾朱利安自身的经历,他有如贵族一般的学历,为何要到遥远的北京学习中文?第二个奇特之处,他身受严格训练的希腊哲学,最后竟是在华洋杂处的香港遇到真正的新儒家,展开了他人生大半辈子欧洲哲学与中国古典思想的「间距」对谈。
朱利安的汉学成就,除了涉及面非常宏阔,也是极少数能运用东方汉学的「虚位」态度,去面对学问。已出版的49本著作中,前15本多从中国经典对话开始,例如在《迂迴与进入》(1995)中处理《左传》、《史记》、《论语》、《庄子》及中国古诗词曲折蜿蜒的隐喻笔法。在《中庸》内诠释「中」的意涵;《势》内有处理政治战略中的势、山水与诗内空间布置的势。这些前期回应中国经典的作品,涉及诗学、外交、政治、兵法、书画、美学。他先透过严谨的考据、引用,再捻出他个人的哲思。在「间距」概念应用之下,这些古老文字变得深具当代意涵。
朱利安发挥优异古典文献功力写就的最后一本汉学书──《摩西或中华》。书中一、二、三章,多有神学的著墨;四、五、六、七章,朱利安自儒家经典内的《诗》、《书》、《易》的文字,在西方的神学史旁边,我们将读到这些古书内容,穿越三千年时间发出的全新意义。书中将《圣经》神学如何演变到「现代性」,中华《易经》对天的理解如何累积成我们「内在性」触动的语言,写就了最激烈的东西方信仰交错版,释放欧洲神学与中华传统天意的力量,去解答欧洲(西方)思想未思之处,以求找出该思想的出路。
作者简介 :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法国哲学家、希腊学学家和汉学家。毕业于巴黎师范高校,1974年取得法国大学教师资格,随后1975-1977年去了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思想。1978-1981年担任法国汉学中心香港分部主任,1985-1987年在东京日法会馆任驻地研究员。1978年取得高阶博士学位,1983年取得法国国家东亚研究博士文凭。
担任过几项要职:法国汉学学会会长(1988-1990)、巴黎迪德罗大学东亚研究部主任(1990-2000)、巴黎国际哲学院院长(1995-1998)、当代思想研究院院长以及葛兰言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是法国大学研究院资深院士(2001-2011)。2011-2022,他是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他者性讲座」教授。
朱利安2010年因其政治思想而荣获德国汉娜‧鄂兰奖(Prix Hannah Arendt);2011年因其整体作品而荣获法国学院哲学大奖。法国境内和国外(德国、阿根廷、台湾、中国、越南,等等)有关朱利安的思想曾办过很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年9月他成立了「去相合协会」,吸引了各行各业人士一起在各自的领域裡进行去相合,以便重新打开可能性。他著作等身,是最多被译成外文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世界上已有28个国家有他论著的翻译:迄今有31本德文、35本义大利文、32本西班牙文、20本英文、26本中文、17本越南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