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陈丹燕
陈丹燕非虚构作品,纪录女性祖辈的真实命运,探寻爱与独立的艰难平衡。每个人都能在阿玉身上,学习到强大的爱的能力。1914年,阿玉出生在广西平乐大街上的一栋旧砖木房里。1932年,阿玉十八岁,母亲因霍乱去世,父亲为避债离家,她从此靠自己的一双手和一根钩针谋生,将大弟弟 莲生(陈丹燕父亲)和尚在襁褓中的小弟弟健生抚养长大。1956年,阿玉和分别多年的弟弟莲生再次重逢,从此住进莲生家里,先后照料两代人一共五个孩子长大,其中就有陈丹燕老师和她的女儿陈太阳。在陈丹燕来看,正是因为阿玉一日日的伴随,才让这个家族的孩子认识到,“爱”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2010年,陈丹燕在父亲莲生回忆录的指引下,回到广西平乐探寻祖迹,终于将阿玉的前半生拼凑完整,真正认识了阿玉这个人。可没过几个月,在上海缠绵病榻七周之久的阿玉,就在那年中秋节的清晨,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陈丹燕自此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告别,写下了这部满含爱与思念的作品。
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嫁人生子的阿玉,一生都被困在家庭里,为家人付出自己的全部,将三代子女抚养成人。没有独立的职业、终生都在厨房里忙碌的她,却用一颗在家庭浸润出的柔软的心,教会了陈丹燕等人爱的能力。
在阿玉身上,陈丹燕看到一种强大的爱的能力。她用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爱,也敢于在病痛中全力要求他人的爱,更能将这种爱的能力传递给每一个受她照顾的人,让大家都能成为被爱护佑的人。
通过阿玉的故事反观自身,陈丹燕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
因职业而独立的我们,可能像依赖于家庭的阿玉那样,成为愿意付出爱、善于接受爱、敢于要求爱的人吗?
作者简介:陈丹燕,作家,纪录片导演,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被译为英、德、日等多国文字发行。1984年发表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和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均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1986年发表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入选日本儿童文学协会20世纪最好的100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1997年出版小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恕文学金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读物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读物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1998年出版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被香港《文汇报》评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儿童幻想小说”,至今畅销超300万册,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陪伴许多孩子长大。2018年出版旅行文学作品《捕梦之乡》,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之旅行文学奖、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特殊贡献奖。2023年执导纪录片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获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特别推荐导演奖,同年获得塞尔维亚总统金质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