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刘中玉

在近代学术史上,“汉画”作为专业概念使用不外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西洋画系而言,指发源于中国而流布于亚洲各国的东方画系。其中日本汉画又自成一系,指室町时代起受宋人水墨和禅宗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水墨画。二是特指汉代绘画,具体指遗存至今的汉代墓室壁画、砖石画像,以及摩崖画像、帛画、漆画等有形有像的实物文献。在诸类载体中又因画像石数量最夥,是以所谓“汉画”者一般是指画像石,辛亥革命后媒体报章和著录研究中便频见以“汉画”来指称画像石的表述,1912年关于“射阳汉画”的报道即是一例。

溯源金石学的传统来看,实际上至少从宋代开始,以“汉画”来指称汉代石刻绘画便已相沿成习,如曾巩《元丰类稿》、沈作(一作“仲”)喆《寓简》、王应麟《困学纪闻》等著述在提及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天井山(今甘肃省成县境内)摩崖石刻《西峡颂》时,皆发出“汉画始见于今”的感叹。迨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任济宁运河同知的黄易将武梁祠引入金石学,一时汉碑研究彪然成风。不过当时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字训诂、名物义理的层面,对于石刻中图像部分的探考尚不热烈。而由于文人间“金石时尚”的追捧和碑贾们的摹拓、炒作,在推高画像石及拓片收藏热度的同时,也扩大了汉画的影响,至光绪年间更是吸引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西方人接触中国艺术,对于雕刻、建筑、绘画等造型艺术尤为敏感。1881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医生的卜士礼(Stephen Wootton Bushell,1844-1908,又译作白谢尔)搜集汉画像石及拓片并将之带回欧洲,激起西方汉学界的研究兴趣。1889年,法人沙畹(Edouard Chavannes)以随员身份来华,为完成《史记》的翻译工作,他于1891、1907年两度到山东泰安及华北地区考察,通过访购原石拓本及现场拍摄、编著,相继出版了《两汉时期的石刻画》(1893年)、《华北考古记》(第一、二卷,1909年)。两书运用现代考古学调查取证的方法,结合《史记》《水经注》等正史、方志、笔记史料,从礼制、审美与文化的角度首次将汉代文化的精神通过石刻艺术形象介绍给西方,同时也奠定了他西方著录研究汉画第一人的地位。

值此《形象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谨以这本“汉画特辑”向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师友汇报,在检讨不足的自省中总结经验,砥砺再进。

在近代学术史上,“汉画”作为专业概念使用不外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西洋画系而言,指发源于中国而流布于亚洲各国的东方画系。其中日本汉画又自成一系,指室町时代起受宋人水墨和禅宗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水墨画。二是特指汉代绘画,具体指遗存至今的汉代墓室壁画、砖石画像,以及摩崖画像、帛画、漆画等有形有像的实物文献。在诸类载体中又因画像石数量最夥,是以所谓“汉画”者一般是指画像石,辛亥革命后媒体报章和著录研究中便频见以“汉画”来指称画像石的表述,1912年关于“射阳汉画”的报道即是一例。

溯源金石学的传统来看,实际上至少从宋代开始,以“汉画”来指称汉代石刻绘画便已相沿成习,如曾巩《元丰类稿》、沈作(一作“仲”)喆《寓简》、王应麟《困学纪闻》等著述在提及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天井山(今甘肃省成县境内)摩崖石刻《西峡颂》时,皆发出“汉画始见于今”的感叹。迨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任济宁运河同知的黄易将武梁祠引入金石学,一时汉碑研究彪然成风。不过当时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字训诂、名物义理的层面,对于石刻中图像部分的探考尚不热烈。而由于文人间“金石时尚”的追捧和碑贾们的摹拓、炒作,在推高画像石及拓片收藏热度的同时,也扩大了汉画的影响,至光绪年间更是吸引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西方人接触中国艺术,对于雕刻、建筑、绘画等造型艺术尤为敏感。1881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医生的卜士礼(Stephen Wootton Bushell,1844-1908,又译作白谢尔)搜集汉画像石及拓片并将之带回欧洲,激起西方汉学界的研究兴趣。1889年,法人沙畹(Edouard Chavannes)以随员身份来华,为完成《史记》的翻译工作,他于1891、1907年两度到山东泰安及华北地区考察,通过访购原石拓本及现场拍摄、编著,相继出版了《两汉时期的石刻画》(1893年)、《华北考古记》(第一、二卷,1909年)。两书运用现代考古学调查取证的方法,结合《史记》《水经注》等正史、方志、笔记史料,从礼制、审美与文化的角度首次将汉代文化的精神通过石刻艺术形象介绍给西方,同时也奠定了他西方著录研究汉画第一人的地位。

值此《形象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谨以这本“汉画特辑”向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师友汇报,在检讨不足的自省中总结经验,砥砺再进。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刘中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