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编辑推荐:
一部对解决当今种种冲突有着重要意义的警世书
德国知名史学专家
全新视角,深度剖析至今被忽视的和平机会
以及制止、缩短战争的备选方案
一场发生在400年前的战争为何至今还在被人们谈论?
暴力、饥荒、瘟疫,三十年里难道没人想要干涉并出手制止吗?
为什么拒绝大战但并无和平?
到底是谁在利用不确定性,给欧洲带来了一系列密集到可怕的毁灭性灾难?
三十年战争,欧洲是如何发生了永远而彻底的改变?
文明又是如何渡尽劫波,在一片荒芜中幸存下来的?
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图片,1幅震撼人心的历史地图,直观再现这场损失惨重的战争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德国慕尼黑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沃尔夫冈·布格多夫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阿克塞尔·戈特哈德
《法兰克福汇报》等极力推荐
从全新的和平视角审视三十年战争,本书看似是一部战争史,实则是一部和平史。作者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战争”概括为一个独特的和平大工地。三十年战争不只有战争的硝烟和纷扰,更是一次对和平的追求。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从全新的视角,聚焦三十年战争期间一次次的和平尝试和一次次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以“和平”为红线串起了这部战争史。作者深入而透彻地剖析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种种博弈,直指政治活动家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此外,作者重申三十年战争并非宗教战争,而是一场“建构国家之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战争经历,并且追问文明是如何渡尽劫波,在一片荒芜中幸存下来的。本书也高度赞扬了当时成功概率很高的和平倡议,它们对解决当今的种种冲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布克哈特(Johannes Burkhardt)
出生于1943年,曾在图宾根大学攻读历史学、哲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先后在斯图加特、罗马、艾希施泰特、比勒菲尔德和波鸿从事研究工作,1991—2008年担任奥格斯堡大学近代早期史教授。现就职于欧洲文化史研究所。
译者简介:
马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先后在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学习。主要从事德国现当代史、移民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主要译著有《灵魂的50位天使》《中国人的时间图像》等。
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历史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当代社会史和全球化历史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国际历史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著有《德国简史》《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寻求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