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著作集》(套装共6册)
内容介绍:
本书为套装,共6册,包括《王气黯然:宋元明陕西史》、《传统十论》、《共同的底线》、《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南非的启示》和《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1.王气黯然(宋元明陕西史),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前线,犹如装满的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2.《传统十论》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3.《共同的底线》本书的宗旨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4.《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本书辑录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第四辑探讨了李自成的归宿,追溯了一个被虚构的李自成谋士如何从小说进入史料的过程,评价了崇祯帝的作为,分析了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
5.《南非的启示》曼德拉传自成一体,讲述从曼德拉出生,到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建立民主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以来的一段历史。新南非十九年,评述南非自转型以来的历史,深度反思南非2008年骚乱事件、南非的民主、南非的工会与社会福利制度,以及转型后的南非共产党在社会中的作用。通过对南非的观察,秦晖注意到发生南非“部族冲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园”而在城打工的、南非当局所谓的“流动工人”,他们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着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科萨族劳工 多是都市贫民区的安家户,而祖鲁族劳工则多是住集 体宿舍、家属留守“黑人家园”的单身劳工。由此他 联想到我们 的类似现象,如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等,并反思这些现象的制度背景,以及与两国经济发展及高速增长时期之间的联系。从而期望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6.《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作者以八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编辑推荐:
1.王气黯然(宋元明陕西史),本书名为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陕西作为当时各国纷争的舞台,作者详细刻画了各个时期统治者对陕西的统治政策,如种家将抗夏、狄青的崛起、范仲淹治陕、木华黎经略陕西、廉希宪治陕,甚至还有马可?波罗眼中的陕西,细节完备,考证严密。正如作者所说,他在写作宋元明陕西史时,“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因此,本书也不仅仅只是陕西的历史, 是各王朝的一个缩影。
2.《传统十论》是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以往版本,豆瓣评分均超过9分。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 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3.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大力度优惠限度的自由利与社会保障。主义的底线:如果力不产生于社会契约,不来自民主授予也不对公民负责,那就会造成:国家力极大而责任极小,从而限制国家力的自由主义要求与扩大国家责任的社会民主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构成对立。为了实现大力度优惠限度的自由利与社会保障,就需要有责对应的民主体制
4.《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本书收入的是笔者早年所作明清易代之际的一组文章,与初次发表时相比,细节考证略有补充,但是史论部分则完全保持原貌,即便有了新的看法,也保留思想史上的真实记录。严谨的学人不仅应该避免迷信成说,而且对自己的以往说法也应该不时反思。无论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不能故步自封,当然更不能看风使舵。笔者几十年来心得,以为细节考证宜重前者——不故步自封;而史论史识宜重后者——不看风使舵。
5.《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书是中国农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研究农民学不得不看的力作。现今“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从书中找到某些答案。
作者介绍: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已退休)、博士生导师。主要着作有《南非的启示》《共同的底线》《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问题与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