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套装13册)

赴中华民族音乐盛宴、观礼俗文化发展脉络。

【内容介绍】
薪火相传、传承文脉——《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是一套大型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丛书,共7卷,500万字,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荣获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学家项阳先生及其硕博研究生们“集体性的协同攻关”中国音乐文化史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当代音乐学人叩问历时、敬畏传统、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这些成果探讨了中国音乐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文化相关问题,也见证了当代中国音乐学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的传承、发展与境遇。

资深音乐学家领衔专业研究团队,集结近30位硕博研究生,历时24载(1993—2017),田野考察遍及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采访民间艺人数百位、搜集乐谱百余本,整理地方音乐文献百万字,摄录音像千余时、拍摄照片数千幅(同步播放谱本等画面),研究内容涉及乐户、乐籍、礼乐户、曲子、军乐、大曲、宗教音乐、礼乐、鼓吹、戏曲、曲艺、民歌、乐谱、音乐会社等诸多音乐形态与音乐事象(同步播放画面),几乎探讨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所有研究领域。

谨以此书向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致敬,向历史上创造、传承了数千年璀璨音乐文化的“贱民乐人”群体致敬,向当下依然坚定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坚持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情感、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民间艺人致敬,向百年来“求学问是”,探研中国音乐学术的音乐学家们致敬!

【名家点评】
赵塔里木:丛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其研究不仅在学术观点上有创新,而且通过提出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运用新理念拓展了音乐史论域。丛书所含的诸种成果在构建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道路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

费维耀:这套丛书推动了中国音乐研究向纵深拓展,从“中华文化”整体角度勾勒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与丰富内涵。

王文章:丛书是用中国话语体系、中国研究理念,从中国实际、中国经验、中国材料出发着力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此举对深入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引领的意义。

王耀华:丛书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拓宽了古代音乐研究的视野,揭示了礼乐、俗乐动态演化的状况、意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整体研究开辟了新路子,起了丰富、深化和总结新规律的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本书是项阳及其研究团队对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成果的回顾、汇集与展现,是对20世纪以来,叶伯和、王光祁、杨荫浏、李纯一、郭乃安、黄翔鹏等数代音乐学学术群体近百年来中国音乐学术研究方法、思想、理念、成果的学习、继承、贯通与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音乐学术研究发展历史的缩影与动向。

★本书在乐人方面探讨了乐户的源流、组织结构、信仰、生存方式、社会经济地位,把握其与鼓吹乐、宗教用乐、戏曲等多种音声形态的关系及其对中国音乐历史的贡献;在宗教音乐方面,系统探讨了其用乐与民间礼俗用乐的相通性及其历史源流;在曲子、大曲、军乐等音乐形态方面,着重探讨其创承机制与发展演化;在礼乐方面,探讨了国家礼乐的发展及其与民间礼俗用乐之间的关系;在戏曲史方面,辨析了腔种与剧种、行当与性别、官养与民养等罕有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音乐传播方面,探讨了制度化传播、区域中心、地方官府等对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本系列丛书借鉴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倡导“以历史学者身份进入田野、以人类学者身份反观历史”的学术自觉,必将对当下以及未来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发挥重要的启发与引领作用!

【作者介绍】
编辑委员会

顾问:袁静芳、乔建中

总主编:项阳

副总主编:任方冰、郭威、柏互玖

编委:任方冰、刘丽娟、孙云、孙茂利、李卫、张咏春、项阳、柏互玖、费维耀、郭威、龚蓓、常江涛、逮凤华、程晖晖

【单册介绍】
1.《曲子的发生学意义》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音声技艺”“职业群体”“制度传播”为视角,对曲子的意义进行重新认知与诠释,突破前人成说而提出创新性的论见,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2.《山西乐户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从对历史上乐籍为集中区域之一山西省所存乐后人的实地考察入手,以乐籍制度、乐人为主脉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进行梳理,从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音乐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层面对这一群体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自下而上方式、社会地位、信仰崇拜、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讨,力图做出新的解释,是一本集学术性、全面性、逻辑性为一体的音乐史学专业书籍。

3.《大曲的演化》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大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中受关注的“音乐事象”之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制度、功能为视角,按礼、俗两条脉,分别从结构体制、音乐机构、承载群体等层面对大曲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拓宽了大曲研究的视野,揭示了大曲动态演化的意义。

4.《音乐礼俗的当代传承》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7篇论文,包括还愿仪式音乐研究、鼓吹乐与民间婚丧礼俗的关系、上党梆子的生成发展、河北吹歌辨等。该研究不仅对中国各地区的礼俗仪式进行了客观和具体的描述,还折射出了民间信仰、礼俗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功能性问题,有利于学者对我国各地区民间仪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有微观认识与宏观把握,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乐种研究体系。

5.《音乐史学新探》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8篇有关中国历史上重要朝代的礼俗音乐研究,关于包括北朝礼乐观念的探析、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研究、唐宋教坊音乐研究、明代北曲的探究、聊城鼓吹乐研究等一系列礼俗音乐研究。通过从人、制度等层面切入,结合史料的辅佐,进一步探析各朝代礼乐的发展脉络、职能、身份特征和承载的音声形式。

6.《佛教音声为用论》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五台山佛教音声活态为用进行“对接”研究,形成上下两篇架构。上篇涉及到印度与中土,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音声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世俗音乐关系进行整体把握,着重于佛教“从非乐到重乐”的历史流变及其“俗曲佛用”传统的形成;下篇则是从五台山佛教音声的活态为用中进行逆向考察的实证意义。上下两篇之间存在着相互佐证的关系,从“印度——中土——五台山”三个空间维度的比对研究实质上是回到原点、溯流探源之意。

7.《明清国家小祀“三皇先医”仪式用乐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明清国家吉礼小祀之三皇先医为切入点,一方面,把握小祀之全国“通祀”性质及官/民共同参与性,并结合京师宫廷、各级地方官府教坊机构体系之全国化存在,以及其中在籍官属乐人为主承应小祀祭礼仪式用乐(鼓吹细乐)和场合用乐(戏曲、歌舞等)等情状。另一方面,在把握礼制、仪式、用乐三者关系基础上,通过将历史上三皇先医仪式及用乐与当下民间祭祀用乐进行对比互证,深入探究封建制度解体后,国家礼制仪式用乐转化为民间礼俗仪式用乐的原因、条件和过程等问题,并以此进一步辨析在国家制度性传播影响之下,官方、宗教(佛道)、民间三者之间的用乐关系,以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的”整体一致性,区域丰富性”情状的深层原因。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套装13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