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文库第1-3辑》(全17册)
内容简介:
《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的诞生》
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逐渐发展成为拥有800多万件藏品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它是如何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跟随本书作者,走近博物馆背后的一段段传奇故事。
《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
1853年,法国开启了一项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让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林荫大道、公园、广场,以及全新的公共卫生系统,缀成了它的生命。本书作者将带领我们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看它如何从一个污水横流的中世纪破旧城市,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光之城”。
《英国皇家学会:现代科学的起点》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机构之一,牛顿、达尔文、霍金等科学巨人都曾是它的会员。靠着一代代杰出会员的不懈努力,学会从一个由爱好者自发成立的“无形学院”,逐渐发展为世界科学最前沿的机构之一。跟随本书作者,走近皇家学会曾走过的崎岖道路。
《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
世界上第一座使用玻璃作为外墙主体的摩天大楼,是芝加哥的瑞莱斯大厦,竣工于1895年。它是怎样出现的?它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和理念革新?本书作者将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时代的芝加哥,带我们走进一段段或惊人、或诡异的故事。
《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战争反思》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极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为西班牙共和国摇旗呐喊。它抽象地展现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却没有具体展示遭到纳粹德国轰炸的小镇格尔尼卡。本书作者将为我们深度解析这幅旷世名作的来龙去脉。
《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
在中国,陶瓷的产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其间诞生了白瓷、秘色瓷、青花瓷等独特的种类。而西域各国也发展出具有异域特色的陶瓷工艺,并风靡一时。通过陆上与海上的贸易通道,陶瓷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陶瓷,是将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的里程碑。
内容简介: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开端》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史上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巨石阵:神秘的史前遗迹与考古迷思》
屹立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是全世界最具辨识性、也最神秘的史前遗迹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无数人都为之倾倒,围绕着它的建造和用途,更是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理论和猜测——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谈与怪论。
在本书中,英国考古学家弗朗西斯·普莱尔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对巨石阵的历史和性质进行了严谨、可信的介绍,将这座史前时代的纪念碑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下,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文化学者、作家、艺术家等等对这一考古迷思的精彩解读。
《玄奘与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传奇之旅》
玄奘诞生的时代,世界正发生着巨变。中国刚刚改朝换代,古罗马帝国挥别古典时代,迈向“中世纪”。无数金发碧眼的商人,骑着骆驼、良驹,沿着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自由往来于东亚和地中海之间。
而千百年来,伟大翻译家玄奘的身影,也不断在丝绸之路和历史的彼端浮现。他以旺盛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不仅带回、主持翻译了六百多卷珍贵的佛典,还以一部《大唐西域记》记录下了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的亚洲文化学者前田耕作,以《大唐西域记》为主线,引领读者再次踏上丝绸之路,体验前人未曾涉足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之旅。读罢本书,或许我们能更明白为什么玄奘在丝绸之路上走得比任何人都更远、更久。
《奥林匹亚: 古代奥运会与体育精神的起源》
公元前776 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一项绵延千年的体育传统由此诞生。不过,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都与现代竞技体育和“体育精神”相去甚远,不但坚信“胜利就是唯一”,看起来也更像是各城邦之间残酷的政治角力。
那么,古希腊人为什么会举办这类竞技会?赛事又包含什么项目?其间诞生过哪些无与伦比的冠军,发生什么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在本书中,英国独立学者罗宾·沃特菲尔德就将生动还原古代奥运会的场景,带领我们追溯奥林匹亚的悠久历史,分析它能从众多竞技会举办地点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重温这场世界级体育盛会数千年的沧桑。
《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的荣光与文明世界的尽头》
绵延近八十英里、横贯英格兰北部的哈德良长城,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罗马帝国建筑遗址,历来被认为是帝国的尽头,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
有人说罗马人修建它是为了抵御外敌骚扰,也有人说是为了彰显帝国的力量和财富。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在本书中,著名英国历史学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将带领我们游览这座备受游客欢迎的遗址,拨开围绕在它四周的重重迷雾,从传说中筛选出事实,穿越回古代罗马的极盛时代,重新审视“五贤帝”的文治武功,以及更重要的——走近那些曾在长城上生活过的士兵与平民。
内容简介:
《活的中国园林》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中国园林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似乎没有其他古典造境,能比它更真实、亲切、优雅,能让我们体认中国人的世界观,领略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可是,在时代狂澜席卷一切的巨变中,中国园林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转换为博物馆的过程中渐失了生活的本味儿。难道这就是中国园林最终的归宿吗?
《萨尔珀冬陶瓶》
萨尔珀冬陶瓶曾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骄傲。这个由雅典陶工欧克西泰奥斯和画师欧弗洛尼奥斯制作的调酒器,其实只有 45.7厘米高,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第一只卖出百万美元的古希腊陶瓶,更无法阻止一连串堪比好莱坞悬疑大片的离奇事件与它扯上关系。
《春之祭》
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一出名叫《春之祭》的芭蕾舞剧即将上演。可谁都没有想到,当舞台的幕布拉开、演员开始表演后,现场观众开始骚动,口哨、嘘声、谩骂不绝于耳,最终让这次首演成为20世纪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凡尔赛宫》
1623年,路易十三着手在人烟稀少的凡尔赛修筑自己的狩猎行宫时,一定无法预想到这座仅有两层高的小楼,日后会被儿子路易十四扩建成欧洲宏伟、华丽、奢侈的宫殿建筑群。几百年来,这座风格独特的“法式园林”见证了法国辉煌又动荡的历史,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各国的竞相效仿。
《权力之笼》
1215年夏天的某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失地王”约翰在一群封建贵族的逼迫下,签署了一份虽然双方都不甚满意、但终将改变后世的文件——1215年《大宪章》。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确定了“人身保护”的概念,还把原本不可一世的王权关进了笼子里,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莎士比亚》
1623年,演员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结集出版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莎士比亚剧作,也就是举世闻名的《第一对开本》,使得英语文学中最具活力、诗意的宝藏流传至今。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这些剧作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出版、解读、批评、改编、表演,却依然魅力不减。每当人们需要思考良知与道德、爱情与死亡、政治与战争等问题时,目光都会不约而同地投向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换言之投向莎翁,仿佛他拥有一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