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学三部曲》

编辑推荐: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传世之作

*追溯影响日本一切艺术领域的美学源头

内容介绍:
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

《幽玄》

“幽玄”最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幽玄”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大西克礼将“幽玄”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物哀》
“物哀”一词最早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而大西克礼在阐述“物哀”的来源和发展之后,进一步完善了“哀”的意涵,他认为“哀”不仅是一种情感或心理,也是将“静观”从特定对象延宕至更广阔“存在”的能力。

《侘寂》
“寂”最初体现于“俳谐连歌”这样的文体中,而“侘寂”之美则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以“和、敬、清、寂”为本发扬光大,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凭借纯粹和简朴,制定出一套属于日本的、新的审美系统。“侘”是“简陋朴素的优雅之美”,而“寂”是“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日本独有的、对日本文化至关重要的哲理。如同凋零的樱花与生命的无常,“侘寂”美的外在虽残缺、朴素,丹追求内心的平和、淡然,以及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不需要过多人为的装饰,呈现事物最原始、不尽完美的状态,就是“侘寂”的意义。

作者介绍:
大西克礼(1888—1959),被尊为日本学院派美学的开创者,日本现代美学大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哲学专业,曾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师,后埋头钻研美学和翻译。上承席勒、黑格尔等西方审美哲学,从日本古典文化中挖掘出“幽玄、物哀、侘寂”三大美学概念,奠定了日本艺术美学的核心,影响深远,著有《幽玄与哀》《风雅论——“寂”的研究》《美意识论史》等。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日本美学三部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