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
编辑推荐:
★ 西班牙内战背景下的反战作品
★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 “硬汉式”英雄主义情结大爆发
★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内容简介: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丧钟为谁而鸣》以其深沉的人道主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者评论:
“人道主义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海明威是一个凌驾于人性之上、完全超越民族观念的人。这正是这个作家的可贵之处!《丧钟为谁而鸣》向我们揭示出了这样一种情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损失都是你的损失,你的命运和所有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丧钟不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迟木(豆瓣读者)
“虽对西班牙内战可谓一无所知,但海明威透过文字传达的反战情结却相当浓烈。生与死,爱与恨,道德伦理与残酷现实,你厌恶战争,可你却不能置身事外。都说为了自由,铲除与自己信念背道而驰的人,却屠杀了更多无辜的平民。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可怕了。”
——august(豆瓣读者)
“四天的故事四十多万字,写的太透彻了太仔细了,经常随便一翻就是乔丹满满的内心活动,最后的20页故事推向高潮,我也突然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叫丧钟为谁而鸣”
——Neski.(豆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