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
内容简介:
为什么iPod可以在众多mp3产品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一款没有洗涤成分的洗衣液能让宝洁公司获利10亿美元? 为什么雀巢冰饮在冬季也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成功的产品都有规律可循,它们的诞生并不源于颠覆式的发明创造,而是源于“微创新”! 多年致力于创造力研究的创新领域专家德鲁·博迪和雅各布·戈登堡,通过对强生公司、通用、宝洁、SAP、飞利浦等全球顶尖公司的上百种畅销产品的分析发现,创新并非来自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发明,而多是通过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微小改进,结果却非同凡响、创意无限。这就是“微创新”。 《微创新:5种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 [1] 》一书认为,看似百花齐放、花样百出的产品创新,实际上都可以总结为相同的创新模型。作者将这些方法归结为5大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和属性依存策略。
从风靡一时的Walkman随身听、飞利浦DVD播放机,到风头正盛的Twitter,都遵循的是减法策略;从通用的热销分离式冰柜,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热卖,都受惠于除法策略的奇思妙想;大到国家军备器械的普及、一款互联网产品的风靡,小到一把婴儿勺子、一款饮料的流行,其背后主导都是这5种微创新模式。无论什么行业或产品,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产品经理,只要学会这种创新性思维,你都能轻松打造出让市场惊艳、让客户尖叫的产品!
作者简介:
德鲁·博迪(Drew Boyd),拥有30年丰富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曾致力于强生公司的营销、并购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工作,2010年退休。他开设了强生公司广受好评的“营销学推广课程”,使之成为企业内部的“营销大学”。他主要在创新、谈判和社交媒体等领域开展培训和咨询讲座,兼任辛辛那提大学助理教授,开设营销学和创新课。
雅各布·戈登堡(Jacob Goldenberg),哥伦比亚大学及以色利希伯莱大学营销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创造力、新产品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市场动态复杂性及社交媒体效应。著有《产品创新中的创造力 [1] 》(Creativity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剑桥出版社)等,并在多个顶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他还是SIT公司创始人之一。《华尔街日报》称赞他是创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将其列入“十大最可能改变世界的人”。
媒体及专家评论:
书中的很多观点彻底改变了我看待生活的方式,其中一个观点就是:创新可以非常简单,而且有系统性。在这本书中,作者雅各布和德鲁解释了创造力的基本要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
——丹·艾瑞里,著有《怪诞行为学》
“框架”里到底有什么?在《微创新》中,“框架”中是独创的思维方式,以及将创造力付诸实施的独特方法。如果你想要获取竞争优势打败对手,那么先翻开这本充满深刻洞见的书。
——罗伯特·西奥迪尼,著有超级畅销书《影响力》
为什么要被动地等待着灵光乍现?你可以通过学习并应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增加灵感迸发的概率,这些工具一次又一次得到实践的印证。很多创意就近在眼前,却被人视而不见,而雅各布和德鲁描述的“框架内的创新”就让你可以发现这些被忽略的绝妙创意。很难想象现实世界中有什么问题是这些方法解决不了的。
——丹尼尔·平克,著有《全新思维》,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人们经常简单地把创新误解为发明。我通过总结失败教训和对相关案例的了解发现,创新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秘。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破坏和颠覆,就是屌丝逆袭高富帅。只要你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持续不断地进行微创新,坚持到一定时间,你会发现你也有机会把它变成一个颠覆式创新。
——周鸿祎,360公司董事长
这是一本直接有效的创新工具书!我们产品经理、设计师或营销策划的同行,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除了依赖灵感,其实可以活用此书关于微创新的“框架”,里面有相应的方法论及系统化的思维路径。以往常说要跳出已有的“框架”,但今天不妨先把关于创新的“框架”弄明白!
—— 黎万强,小米联合创始人
暴露在互联网生态里的大企业组织,就像是一个气球。不确定性随时可以刺破它们的针尖。此时的攻守之道不再是大计划,而是微创新。
——罗振宇,资深媒体人,《罗辑思维》主讲
你怎么理解创新,决定着你怎么去创新。谈到中国企业家的创新困境,人们大多讨论的是社会环境问题、经济制度问题,但实际上这是创新方法的问题。《微创新》告诉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小改进,对现有资源重新排列组合,也会产生创新,而且是一些更加精彩的创新。
——牛文文,《创业家》总编
创新并不意味着都是惊天动地的改造,很多时候对细微之处优化形成的质变,反而能引发惊天动地的客观结果。《微创新 [2] 》的方法无论是对互联网行业,还是对传统行业,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张鹏,极客公园创始人,《商业价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