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全2册)
内容介绍:
1.《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2.一九九五年夏天,台湾作家邱妙津在巴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蒙马特遗书》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这些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经验思考并重建爱的法则,思考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关系。《蒙马特遗书》提及的大量西方艺术电影与经典文学,构成一条条幽深的秘密小径,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成长谱系,是台湾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映照,透过它,亦可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蒙马特遗书》已成为华语世界一部女性文学经典,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名人推荐:
人生如迷宫,人心更如迷宫,其中豢养什么,又长成什么,这是艰难的问题,迷宫建造者也夸称没有人能走出这座迷宫。邱妙津的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的确没有走出那座迷宫,不过,她的文字预早替我们留下了红线,我们应去,我们该去,拾起遗落的红线,想办法回到出口,使童男童女得以自由。期待特修斯的勇气,更等待阿里阿德涅的爱。
——赖香吟
想感受一下不是用文字经营出来的“痛苦”吗?请翻一翻Sylvia Plath和邱妙津。她们的诗、日志式的文集,会让你明白绝望不是一支快将用完的牙膏,它不可能被硬挤出来,而是须从作者的内心沁出,一如回南天那些伏在墙上掉不去的水珠。
——林奕华
我曾经怀疑,这还是一本书吗?不是因为它难以卒读,而是其中花般灿烂的意志如此难以承受。这是一份深刻的个人化文本,经得起一读,再读,不断重读。这就是仪式艺术的效果。神秘,总是重复,犹如春天。永恒的爱情追求已不可得,如今她只追求永恒,展现自我。带着那么点神圣。这些并不是她要寄给絮的信件,因为,她解释了: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多伤害。于是,她把信件寄给了我们。
——艾琳·迈尔斯(Eileen Myles),诗人
邱妙津是这样一个勤奋、有野心的小说家,跳进自己内心的黑暗、在疯狂边缘打转,并奋力诚实地表现这些黑暗和疯狂。残忍的是,这样的才具,无论对作家的人生,还是作品,都难以为继。谁若说写作是疗愈,那就是不了解这手术刀的锋利。
——郭玉洁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作者介绍:
邱妙津,台湾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一九九二年赴法国,留学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系,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巴黎自杀身亡,年仅二十六岁。邱妙津多方面的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充分显现,曾获得时报文学奖推荐奖、《联合文学》中篇小说新人奖等,并拍摄有一部三十分钟的十六厘米影片《鬼的狂欢》。主要文学作品有《鬼的狂欢》《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邱妙津日记》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
2014年,《蒙马特遗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
2015年,英文版《蒙马特遗书》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长名单。
2017年,《鳄鱼手记》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书系出版。
2018年,英文版《鳄鱼手记》获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