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英国:人类进程的折叠简史》
编辑推荐:
★ 走读英国一千里,追随福尔摩斯的脚步——英国深度游,从伦敦到爱丁堡,一路走来一路读。在大英博物馆读《看得到的世界史》,在伊顿公学读《给孩子的忠告》,在约克大教堂读《发现教堂的艺术》……最具英伦风情的阅读体验当属福尔摩斯,伦敦—温莎—伊顿—约克—爱丁堡,“现场打卡”福尔摩斯探案集。
★ 漫游英国一千年,反思现代世界的来路——英国如何从一个海岛小国率先进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英国的历史能够给今天的中国什么启示?带着问题游英国,流连大英博物馆,徜徉伊顿公学,沉思西敏寺,体验伦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钩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光荣革命遗事,反思英国现代之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逛万家博物馆——《寻路英国》可说是博物馆之旅,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到约克的城堡博物馆、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等。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风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门,也是一个国家文明高低的指标。众多英国博物馆呈现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历史,更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
★ 名人推荐,世界太大了,做你自己,走遍世界——胡舒立(《财新》传媒创办人)、吕宁思(凤凰卫视总编辑)、何刚(《财经》杂志执行主编)、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内容介绍:
《寻路英国》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流连大英博物馆,徜徉伊顿公学,沉思西敏寺,体验伦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钩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光荣革命遗事,反思英国现代之路。
《寻路英国》也可说是博物馆之旅,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到约克的城堡博物馆,再到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等。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风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门,也是一个国家文明高低的指标。众多博物馆呈现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历史,更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
名人推荐:
90年代以来,在我这个朋友圈,我是第一个发现张志雄这个人才的人。至今,我的发现或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志雄用他的新的作为——基于亲历的长篇系统的旅游知识散文写作,进一步刷新了我的发现。我为他自豪!——胡舒立(《财新》传媒创办人)
张志雄多年间穿梭在东西世界,驻足于南北半球。他的“志雄走读” 系列与林林总总的旅游指南丛书不同,既有历史掌故,又有现场观察,既有数据佐证,又有感想评析。知识寓于趣味,锋芒藏于平白。我想,他的人生三观都包括在走和读的延续中了。——吕宁思(凤凰卫视总编辑)
财经媒体前辈张志雄老兄有“走读全球系列”,我和他2000年在《财经时报》相识并共事,他当年为《财经》杂志写过一篇著名的封面《基金黑幕》,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了解。最近十年张志雄在全世界游历,看了很多地方,读了很多书,他的游记带着思考,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体察,有一种对当下的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思考,诚意推荐!——何刚(《财经》杂志执行主编)
志雄的走读,旨在深入体会当地的生活与历史,不仅需要预先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还需要使旅行成为慢速的——任何能够回味的体验,要么刺激强度足够剧烈,要么绵延时间足够长,走马观花很难有足够高的刺激强度,故而必须有足够长的绵延时间。——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曾经股海,走遍书山。——杨浪(资深媒体人)
志雄这种另类写作纯粹是一种个人对写作的痴迷,如果从经济上而言,似乎是一件很划不来的活儿,卖一本书能赚多少钱啊,即便发行量大,赚的钱也是小钱,至少在投资圈里混的人,对赚这种小钱是不屑一顾的。而志雄之所以对此乐此不疲,还是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游学的憧憬、出于圆年轻时的梦。——应健中(股评家)
作者介绍:
张志雄,上海人。1966年生,在弄堂长大,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任《上海证券报》编委和专题部主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有线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财经时报》副总编、《价值》杂志主编等,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却就此转身,今专注旅行、观察、读书、写作、探索,成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地球自游人”。
多年如一日,他以堂吉诃德般的疯狂和投入,不计成本,不为功利,做着一件事——“走读全球”。
世界似乎变小了,历年来,著有《游走在时空边缘:我的环球文化之旅》,以及《来去美国》《寻路英国》《去以色列读那本书》《安达卢西亚的雨巷》《北欧彩虹》《京都味道》《趣味新西兰》《走,意大利看画去》《瑰丽中欧》《冬日西西里》《激情那不勒斯》《爱在阿西西》《阿姆斯特丹之光》《比利时大城》《大巴黎》《一个自游人的瑞士33天》《墨西哥谜局》《苏格兰高地之魂》《英格兰乡村漫步》《柬埔寨双子星》《蓝色尼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