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三部曲》(套装3册)
编辑推荐: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精准的意象,简练的文字,精准刻画了罗马尼亚当时的生活氛围,媲美电影《窃听风暴》。
★ 在风雨飘摇的罗马尼亚,一对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她们的友谊因为后者的男友而陷入危机,阿迪娜每天下班回家后,发现卧室的狐狸皮尾巴短一截……
《心兽》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心兽》出版于1994年,获得当年的克莱斯特奖,德语文学的重要奖项。1998年,击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别名格蕾丝》,荣获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 年轻女孩萝拉从小村庄到城市上大学,但是灰暗的现实击溃了她。一个女性从满怀憧憬到逐渐失去希望的过程。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练、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以高超的意识流写法,通过一段乘车路程,回溯了一个人十几年的人生经历,现实与回忆交错展开,顺叙、倒叙、插叙逐渐混合,表现出一个普通女工在艰难时期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
★“我”越是想要追求幸福,幸福反而离“我”越来越远……
内容介绍: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一部
在风雨飘摇中的罗马尼亚,两位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阿迪娜,她们逐渐从好友发展到友谊破裂。非线性的情节架构方式,诗化的语言,使得小说 略显散漫,不过透过凌乱、散漫和隐晦的文字表层,是作者深沉的况味。
《心兽》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二部
来自贫困农村的大学生萝拉,为了去大城市上大学,不惜出卖肉体,却突然被发现在宿舍自杀。主人公和她的几位同学试图弄清萝拉死亡的真相,不料在齐奥塞斯库极权的阴影笼罩之下,寻找的道路扑朔迷离,暴力却如影随形。“心兽”充满寓意,即“内心的野兽”,是爱唱歌的祖母讲给主人公的,始终贯穿全书。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幸福的失败完美无缺地奔跑着,使我们屈服了。”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三部
一个制衣厂女工想要到一个出口服装能到达的美丽国家去,于是在出口衣服里塞进了通讯纸条,期待有外国男人来接应她。被人告发后,她连续三天被传讯。随后工厂里出现了第二批纸条,她因此被解雇。从此必须定期接受警察的传讯。
小说以某一次被传讯的日子开篇,“我”乘坐有轨电车去秘密警察那里接受审讯,一路上再次想起了不堪回首的过去:如何被人告发直至被解雇,失败的婚姻,身边的小人,亲密好友如何惨死,父亲如何背叛母亲……最后意识到唯一剩下的幸福——与爱人的平静生活也一直被监视、被打扰。
媒体推荐:
黑暗的拼贴,充满恐惧和美感……赫塔•米勒的散文诗意又率直,像棱镜一样起作用,粉碎并照亮了一个始终在观望、等待的世界。
——《大西洋月刊》
赫塔•米勒胜在她的坦诚,《心兽》就是她的证词。……准确刻画了罗马尼亚生活的细节。
——《波士顿邮报》
赫塔•米勒的语调中包含着忿怒之气,在书页上震颤。
——《波士顿环球报》
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但为了确保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仍然需要这些物体,这些姿态,这些词语。毕竟,我们能去掌握越多的词语,我们就越自由。即使我们的口被封住,我们还能试着通过姿态甚至物体来坚持我们自己的权利。对审查者而言,它们更加难以解读,要花费不少时间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通过引起警觉前的大量时间,它们把我们受到的羞辱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尊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作者介绍: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德国作家,生于罗马尼亚,1973年入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器工厂任译员,后以任职于幼儿园、教授德语谋生。1982年,出版处女作《低地》,此后陆续有多部重要作品问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界重要的克莱斯特奖。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