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编辑推荐:
★ 两届费正清奖得主、经济史大家彭慕兰畅销20年的经典力作——说不尽的“大分流”,享誉世界的全球经济史里程碑式的著作。《大分流》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所有关心欧洲崛起、中国近代历史和经济发展、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等诸多问题的研究者和读者绕不开的经典必读书。彭慕兰的研究开一代风气之先,无论是赞同、修正,还是批评,对它的讨论与研究历20年而未衰,诞生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和论文。把国别史、地区史放到比较史与全球史视野中去理解,去讲述不一样的国家发展故事,仍然是《大分流》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是其典范意义所在,也为今天的研究提出了挑战。
★ 扫除关于近代“欧洲崛起”与“亚洲衰落”的错误解释,提出现代世界体系形成的经典命题——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在西欧(尤其是英格兰)发生,而一度领先的亚洲经济却与“经济崛起”失之交臂?近代欧洲的经济奇迹是偶然还是必然?大分流之前,欧洲与亚洲的经济体有无本质的不同?西欧有没有内生的发展优势?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中国,何以没能迎来经济转型,走上与近代英国相同的发展道路?是因为制度、文化、科技,还是因为人口、资源、生态或者气候?
★ 以比较、互动的全球史视角,描绘世界主要地区经济与历史的多中心发展——在我们熟悉的西方崛起(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掠夺-帝国主义)与东方衰落(封建专制-资本主义萌芽-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沦为殖民地)主流叙事之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实况到底是什么,人们具体的经济活动是什么样的?它们相同点在何处,不同点又在何处?彭慕兰综合利用各方面史料,以比较视野展现了英格兰(兼及法国、荷兰、丹麦、比利时、德国等)、中国的几个经济大区(尤其是江南)、印度和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在现代世界经济形成以前各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也就把明清中国史放在近代欧洲史、亚洲史的脉络中去重新理解,与英国、印度和日本等地区做了细致比较。
★ 知名译者倾力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译者黄中宪在人文社科翻译领域耕耘多年,译有《维米尔的帽子》《太平天国之秋》《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项塔兰》《贸易打造的世界》等十数部著作,译笔有口皆碑。
★ 费正清奖获奖作品、世界历史学会年度图书、入选美国图书馆学会杰出图书奖——“彭慕兰的著作是对既有研究的重要补充,挑战了每一种关于欧洲崛起的主要解释”。
内容介绍: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名人推荐:
一部发人深省的著作,将一举改变关于资本主义起源、西方崛起与东方没落的辩论走向。 ——杰克•古迪(Jack Goody),《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本书的贡献在于让我们对导致西方与中国出现大分流的原因和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是一次崭新与别具一格的创举。尽管彭慕兰是在对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比较,但他还通过大胆且新颖的尝试将这些比较和更多的东西联系起来,足以让几乎所有先前的相关作品都显得过时。——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 Frank),《亚洲研究期刊》
这本书相当重要,每一位认为解释工业革命对我们理解现代世界至关重要的人,都必须认真看待。……本书丰富到几乎每一页都有新见解。——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国历史评论》
媒体推荐:
现代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国与国之间出现了巨大差距:一边是西欧与其分支,另一边则是广大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彭慕兰的著作是对既有研究的重要补充,挑战了每一种关于欧洲崛起的主要解释。——美国图书馆学会《选择》(Choice)
作者介绍: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历史学家,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起),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13—2014年)。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获1994年费正清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获2000年费正清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