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内容介绍: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 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作者介绍:
曾小萍,197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历史系教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著作有:《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1984年)、《近代早期中国的契约和产权》(合编,2004年)、《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2005年)、《中国法律:知识、实践与转变(1530年代至1950年代)》(合编,2015年)等。 译者简介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译著有:《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2005年)、《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2014年)、《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2017年)、《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201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