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编辑推荐:
◆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代表作,影响几代中国读者的外国名著,全球卖出逾450万册
◆ 残酷而热烈的信念之书,一百多年来无数读者在此重获力量
◆ 口碑译本,全新修订,刘小枫教授解读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信仰和英雄的故事。十九世纪的意大利,当少年亚瑟还在为青梅竹马的误会烦恼时,得知敬爱多年的神父竟一直在欺骗自己,心中的偶像瞬间崩塌。沉重的打击令亚瑟愤然离家,唯有对自由的信念支撑自己。
十三年后,一位坚毅冷酷的革命斗士“牛虻”回到意大利,以犀利的讽刺文章抨击教会的统治。一次行动中,牛虻被捕,在狱中见到了前来劝降的神父。原来,牛虻就是曾经的亚瑟,但此时此地,两颗曾经彼此相系的心却因不同的信仰南辕北辙。面对支离破碎的人生,牛虻做出的选择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我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追随我所见到的光明。”
作者简介:
埃塞尔·丽莲·伏尼契
Ethel Lilian Voynich,1864—1960
爱尔兰作家
1864年生于爱尔兰,21岁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数学家乔治·布尔和哲学家玛丽·埃弗勒斯之女
29岁与流亡的波兰裔藏书家威尔弗雷德·伏尼契结婚,晚年移居美国
33岁写下代表作《牛虻》,在中国和前苏联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改编成多部歌剧和影视作品
媒体评论:
如果你能写出一部《牛虻》,底下可以什么也不写。
——王蒙
我最早喜欢起小说来,是因为《牛虻》。
——史铁生
17岁那年,我进北大读书,认识了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我在他床上看到《牛虻》,一看就放不下了。
——周国平
如今的上海,看戏被感动已少见了,但我今天被深深感动了。也许我们会拒绝这种方式,但《牛虻》是一个埋在我们少年时代的革命理想主义和爱情的启蒙,今天被一种方式重新点燃了。当我们成熟时,我们仍需被感动。
——学者刘擎评话剧《牛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