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

内容介绍: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经济人”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经济人”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经济人”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极端,社会陷入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开辟的进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极端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 两位杰出经济学家联袂创作,反思个人主义何以将人类社会导向极化与撕裂的陷阱。本书由两位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合作撰写而成,针对等盛行于当代的个人主义、相关观念传统及其引发的社会和经济行为,分析它何以成为人类社会日益走向贫富差距加剧与极化撕裂的罪魁祸首。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名人推荐:
★ 世界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收入停止增长、严重的不平等、社会失衡,要给整个发达世界日益泛滥的民粹主义找个罪魁祸首,有很多种选择。而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和约翰·凯认为,这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极端个人主义以牺牲社群为代价得以崛起,而像特朗普这样自恋的政客的出现,代表了这一过程已达巅峰。
——《金融时报》

★别看这本小书只有两百来页,里面讨论的问题可谓森罗万象:欧洲少子化、工党大选翻车、德国去核化……你都能想象出那个场景—两个人坐在咖啡屋里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有一点要说的是……”“嗯对,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种“拉清单”式的写法在非虚构作品里很常见。如果作者没什么想法,读起来往往很累;但科利尔和凯不同,这两个当今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谈到每一个话题时几乎都妙趣横生,极富真知灼见。
——《文学评论》

★两位作者深思熟虑,观点清晰明确、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不用情绪煽动读者,而是实实在在地拿专业知识说话;不摆弄意识形态,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一味大声嚷嚷,而是虚心聆听人的需求。这是一本直面问题、不讲废话,能使人真正获益的作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介绍:
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牛津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前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门主任,英国政府顾问,曾获莱昂内尔·吉尔伯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亚瑟·罗斯图书奖、埃斯托利尔全球事务杰出著作奖等。著有《最底层的10亿人》《战争、枪炮与选票》《资本主义的未来》等。2010年和2011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大思想家”。

约翰·凯(John Kay),英国经济学家,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首任院长,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伦敦商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研究员、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著有《极端不确定性》《市场的真相》等多本著作。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