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

编辑推荐:
我们对待科技创新需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新华社记者跳出一隅,在全球和历史的大格局下解读芯片风云,及时、深入地解答了公众心中的疑窦,为理解中国“芯”发展乃至中国科技创新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提供了有分量的启迪。我们唯有坚持创新自信,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才能在更多领域实现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并跑”和“领跑”。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芯片素有“立锥之地布千军”之称。把握贸易摩擦中的“芯片风云”,需要把视线拉长,把过往与当下、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审视。该书用“大历史观”的眼光,将围绕芯片的大国博弈和芯片60年历史剥丝抽茧、娓娓道来。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激荡中保持从容,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到小小方寸之间浓缩的风云涌动。如果你对中国芯片产业经历的种种风雨和未来感到好奇或担心,可以从这本书找到答案。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副校长

作者以专业和多维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和洋溢的文采,把来自太平洋彼岸“一剑封喉”的制裁事件,还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周期和各国在高技术领域激烈博弈的坐标系上,揭示了贸易战的实质,深刻、生动、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企业、科学家、政府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与艰苦卓绝的努力,诠释了创新发展的规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作者介绍:
陈芳:新华社记者,“十佳编辑”。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和科技报道,执着于重大问题、焦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多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关于钢铁业宏观调控的调查,是当年具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 董瑞丰:新华社主任记者,长期从事时政报道。曾在国外驻点,现专注于科技报道。多篇作品获得中国科技类好新闻奖。

内容介绍:
太平洋彼岸的一则禁令,让国人感受到了一颗小芯片的分量。对中兴“定向打击”释放出非同寻常的信号,令中国IT企业感到寒意袭人。面临严峻局势,人们日益明白这样的硬道理:核心技术乃国之重器。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打好“芯片”攻坚战,是必须跨越之坎。 本书以国家通讯社记者的专业视角,将太平洋彼岸“一剑封喉”的制裁事件,还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周期和多国在高技术领域激烈博弈的坐标系上,深刻、主动、客观地再现中国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与艰苦卓绝的努力,多维度解读中国芯片困境,不仅是对芯片之路道阻且长的冷静评判和剖析,更是对创新发展规律的总结提炼与再认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本书主要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研判芯片被“卡脖子”的风险,透过集成电路的世纪变迁,对比芯片在美、日、韩等国的崛起之路,追溯中国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填补芯片技术与公众认知之间的鸿沟,前瞻中国“芯”如何突围。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