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最蓝的眼睛》是一部悲伤的悲剧小说,该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皮科拉·布里德洛瓦所受到的虐待和遭遇。皮科拉是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子,她的母亲早就知道她的这个非常黑的女儿将来长大后不会是一个吸引人的女孩。小说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小说的第一人称是克劳蒂亚·麦克蒂尔,她比皮科拉小两岁,是皮科拉惟一的朋友。在一个白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作为黑人的皮科拉开始相信:如果自己的皮肤是白色的,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美好得多,而且她还把蓝色的眼睛视为是一个白人的象征。她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乔利·布里德洛瓦随着梦想的破碎而逐渐变成了一个暴徒,而且作为一个非裔美国人,父亲也不断地因为其出身而他遭受挫折和羞辱;她的母亲波林则进入了一家清洁而整齐的白人家庭做女仆。
在一个春天的下午,当皮科拉的父亲喝完酒回家后,就强暴了皮科拉,那时,家中只有她和她父亲两人。当父亲再次强暴皮科拉之后,她怀孕了。由于身心遭受伤害,皮科拉更加渴望逃避现实,于是她拜访了骗子牧师迈卡·伊莱休·惠特科姆——迈卡在有名的索阿菲德教堂担任牧师,皮科拉请求迈卡给她一双蓝色的眼睛。为了钱,迈卡声称自己可以帮助皮科拉实现她的理想,但条件是,皮科拉必须首先为他执行一个任务。迈卡早就想除掉一只生病的老狗,于是,他给皮科拉一块有毒的肉,让皮科拉拿这块肉去喂那只老狗,并欺骗皮科拉说,只有这样她才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皮科拉眼看着那只老狗吃了有毒的肉之后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并最终死去后,她吓坏了。这次的惊吓,再加上前面的被强暴事件,这一切地遭遇使得皮科拉变疯了、使得她完全丧失了与现实的接触。皮科拉认为,她的确已经拥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而且还幻想自己拥有一个亲密的朋友,这个朋友总是不离自己左右,因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蓝的眼睛。

创作背景:
《最蓝的眼睛》以1941年前后美国黑人遭受到的精神奴役为背景:美国黑人遭受到美国白人竭力以文化泯灭黑人古老质朴传统的“精神奴役”。虽然,美国白人贩卖黑人到美洲充当奴隶黑人的“肉体奴役”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在美国却留下了美国南方黑人的贫困潦倒和处处隐含著的种族歧视。“精神奴役”其恶果是一部分黑人津津自乐於得到改善的物质生活,全盤接受了白人的价值观,美国黑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抛却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
美国奴隶制结束后,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体仍然被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身体政治支配。这种现代的权力运作和支配不像在奴隶制下那样血腥残忍,但却同样险恶。在莫里森所著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将白人优越、黑人低劣的种族主义思想内化为自觉要求。
该小说意图“打击种族自卑神经的痛处”,并揭示“将整个民族妖魔化这等荒诞不经的事如何能在社会最脆弱的成员——孩子,和最易受到伤害的成员——女性,身上扎下了根。”黑人女孩皮科拉将她本人遭遇的生活的种种不幸归咎于自己非白人(即不可爱)的身体,因此渴望拥有一双白人女孩拥有的蓝眼睛。在皮科拉看来,蓝眼睛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作为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一员,皮科拉无力言说自己遭受的痛苦,也无力反抗这种普遍作祟的种族自卑感。回顾历史,黑人种族自卑感是历经白人主流社会刻意锤炼,反复巩固形成的。谎言被编织成真理,黑人种族长期在偏见被合理制度化的政治语境中生存。科学成为了解释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合理性的工具。哲学家将黑肤色种族妖魔化。黑人的身体被利用,被污蔑,被摧毁,被白人根据需要而定义。翻过奴隶制黑暗的篇章后相当长时间,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思想仍然继续肆意泛滥,继续影响和主宰黑人的精神和肉体。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并未直接驳斥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身体政治的荒谬,而是探索它对黑人精神世界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莫里森回答了种族自卑感如何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根,也就回答了种族自卑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主要人物:
皮科拉·布里德洛瓦(Pecola Breedlove)
皮科拉,11岁。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洛林市某个黑人社区。皮科拉渴望从家庭和同学那里得到温暖和爱。她认为自己被别人厌恶是由于她的黑皮肤黑眼睛造成的丑陋。
糖果店的老板约卡鲍乌斯基(Yocabow ski)是个白人移民。皮科拉捏着三分钱满怀喜悦和期待来到糖果店买“玛丽·简”糖,这种糖果的包装纸上印着有一双蓝眼睛的白人小女孩“玛丽·简”的头像。当皮科拉站在柜台前,约卡鲍乌斯基隔着柜台根本不屑看她一眼,因为她是黑皮肤;而当小皮科拉摊开双手付钱时,约卡鲍乌斯基犹豫着不肯用手去碰。买糖果的满心喜悦和期待化成了小皮科拉心中的羞耻。小说的这个情节说明对于一个尝试着与成人打交道、依赖别人的评价确定自己价值的黑人小女孩而言,这种漠视意味着对皮科拉黑人种族身份的否定。
通过对不同阶层、各类人物的描述,莫里森向读者生动展现了由于白人强势文化价值观的内在化造成的意识上的压抑和控制而令人窒息的黑人社区。被白人价值观念所操纵的黑人在追求心中理想时,不仅失去了原先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且还落入了一个可怕的永远无法逃脱的陷阱,最终丧失了一切。心灵受到扭曲的黑人群体,终于导致了皮科拉的彻底疯狂。
皮科拉除了经受种族主义环境的压力,此外,更可悲的是,她的父母没有给予她任何力量对抗白人价值观和审美观。皮科拉的父母(Breedlove一家)是为了追求向往的生活从南方迁到北方小镇的底层贫穷黑人。母亲葆琳(Pauline)由于现实的贫困和无助,在好莱坞影片中找到了一种虚幻的幸福——清洁的生活,金发碧眼的女郎,彬彬有礼的绅士,蓝眼睛的白人娃娃。只有在影院里,葆琳觉得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仿佛找到了归宿。当皮科拉出世时,母亲葆琳感叹:“上帝啊,她真丑” 。她的美丑标准来源于好莱坞的教化。醉心好莱坞影片的葆琳再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家。不久,她找到一份在白人家中当保姆的工作。主人夫妇富裕有教养,住宅豪华舒适,还有可爱的洋娃娃般的孩子,她忠诚投入地履行仆人的职责,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这份工作。她把主人家的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可是葆琳把这种秩序和美只保留给自己,从没有把它们带回家,带给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皮科拉害怕成长,害怕他人,害怕生活。因此,心理、性格变异、扭曲的母亲孕育了一个悲剧的皮科拉。而父亲查理酒后强暴彻底毁灭了皮科拉的生活。

VIP会员免费

已有0人支付

我们相聚,见证阅读的力量!
相聚书屋 » 《最蓝的眼睛》

发表回复